棉花質量各項指標快速回升
棉花目標價格改革實現了棉花價格與補貼的分離,為了擴大植棉效益,提高棉花品質成為農民之所想、產業之所需。
自治區纖維檢驗局局長李巖介紹,在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之前,全疆棉花生產存在重產量輕質量的現象。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的三年間,全疆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棉花質量檢驗網絡體系和制度,建立了覆蓋全疆所有產棉區域的公證檢驗網絡體系,質量在形成價格因素中的比重不斷上升,并能夠準確反映紡織企業對棉花質量的需求,成為棉花價格的重要參考標準。
質量在價格形成因素中的比重不斷上升,倒逼上游棉花生產加工者不斷提高生產水平,提高棉花的品質和效益。
“未來幾年,兵團棉花80%以上將達到‘雙29’質量標準,棉花含雜、短絨含量、異性纖維等指標達到和美澳棉同一水準。”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供銷社副主任張琰林介紹,棉花目標價格改革實施三年來,兵團采取了一系列棉花質量管控組合措施,鞏固和提高兵團棉花的質量和品牌,兵團的棉花質量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今年,兵團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突破口,發展高品質的無“三絲”棉花,從種植環節加大棉花質量管控力度,使質量管控成為棉花生產的常態化工作。
“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后,區內棉農和棉花加工企業的質量意識不斷增強。2016年全疆棉花各項指標快速回升,新疆棉花品牌聲譽正逐步加強。”李巖說。
生產格局
向適宜和優質棉區集中
棉花目標價格改革促使棉花生產向質量效益轉型升級,質量效益的提升還表現在品種和產區的逐步優化。
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工作啟動后,新疆于2015年、2016年連續下達棉花種植面積調減指導計劃,2015年計劃調減466.5萬畝,2016年調減150萬畝。
棉花種植面積調減工作實施后,新疆棉花種植面積穩定在相對合理區間,一些不適宜種植棉花的區域逐步退出棉花種植,棉花生產向適宜和優質棉區集中,為棉花品質提升和品種集中創造了基礎條件。
今年,在棉花主產區沙灣縣,30萬畝棉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試點工作正抓緊推進,這項工作的核心就是統一棉花的品種。作為沙灣縣棉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試點單位之一的新疆天鷹鑫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承擔了10萬畝棉花的試點工作,該公司董事長扈宏偉說,今年企業通過整合棉花制種、生產、采收、加工等各個環節,組建了棉花產業社企聯盟,實現了棉花生產的標準統一和品種統一,棉花加工產業鏈前后端銜接更加緊密。通過這種連接緊密的新機制,棉花生產者不僅可以按照加工企業的要求生產相對應品質的棉花,還可以從農資、農機、田間管理等方面節約生產成本。據初步測算,社企聯盟成立后,棉花畝均生產成本降低約100元。
“今后一個時期,棉花種植的提質、降本、增效將成為棉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目標。”自治區農業廳種植業處副處長湯義武說。具體來說,就是要優化改革新疆棉花品種結構,落實每個植棉縣(市)1個—2個主栽品種的改革要求,引導制種企業根據棉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棉花品種的需要,選育、擴繁、推廣高品質棉花品種,進一步優化新疆棉花品種結構,提高棉花生產綜合效益。
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工作不僅改變了新疆棉花的收儲制度,更從全產業的高度為新疆棉花產業的轉型升級注入了強大能量,在棉花目標價格改革的引領下,新疆棉花產業已邁向新的產業高地。摘自《中華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