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以來的10年間,紡織機械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0年間紡織機械規模以上生產企業突破千家,紡織機械行業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能力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國產紡織機械市場占有率接近80%,設備出口額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長……
質變提升大跨越
統計數據表明,2002年紡機產品銷售收入276.66億元,利潤總額15.71億元,進口總額35.19億美元。2011年紡機產品銷售收入1051.13億元,利潤總額71.43億元,進口總額53.64億美元;分別比2002年增長279.94%、354.68%、52.43%。
這個10年,是紡織機械行業質變提升的10年。不少企業在此期間迅速壯大,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跨越。無論是大型央企,還是中小民營企業留下的發展軌跡都是一個個無法復制的經典。中國恒天集團的版圖在這10年里一直在迅速擴張。自2006年成為國資委董事會試點企業后,恒天集團先后收購了香港立信、歐瑞康非織造布機械梳理業務單元等國際知名企業,形成了紡機行業大型航母的雛形,彰顯了大型央企應有的風范。
10年里,不少民營企業脫穎而出。常州同和紡織機械公司不斷發展壯大,無論是羅拉、搖架還是緊密紡產品,在市場上都占有了相當的份額。寧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收購瑞士事坦格公司,奠定了全球電腦橫機產銷量最大的市場基礎。
從2008年開始,由“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和“ITMA
ASIA”強強聯合,首次推出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暨ITMA亞洲展,實現了由北京移師上海的戰略,開啟了紡織機械展覽會的新篇章。此后的幾屆展會規模呈現出逐漸擴大的趨勢,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實質上都體現了國際展會的派頭,實現了行業展會的量變質升。
改組改制大發展
過去的10年,既是我國紡織機械行業結構調整發展最快的時期,也是企業重組改制,外商、港澳臺商投資以及企業股份制改造最活躍的歷史階段。這期間,全行業外商資本所占比例超過20%,港澳臺資本所占比例超過13%。“十一五”期間,紡織機械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收資本總額比“十五”期間增長了50.36%,其中外商資本和個人資本分別增長138.87%和77.20%。
10年間,國內不少企業與國外公司實現了全方位合作,迅速提升了國產紡機的制造水平。比如,早在2006年,青島環球集團就與意大利CMT公司合資成立了賽特環球機械(青島)有限公司,并借助CMT公司擁有的先進管理經驗、頂尖紡機制造技術和雄厚的資金實力,研制、生產國產高速懸錠粗紗機、毛條處理設備和并條機等設備,并很快得到市場認可。再如,上海太平洋集團旗下的中國紡織機械股份公司從瑞士意達引進的CG6500系列劍桿織機國產化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之中,2012年年底有望實現小批量生產。
過去的10年,一批紡機企業完成了華麗轉身。比如,浙江日發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在此期間成立,與旗下山東日發紡織機械有限公司形成了“南紡北織”的產業格局;河南二紡機股份有限公司順利實現了民營股份制改制;國營鄭州紡織機械廠改制成立了鄭州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工廠制到公司制的轉變。這10年,行業的區域結構、產業調整進一步得到深化,行業確定了“調整轉型、創新升級”的發展戰略,確立了發展動力由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要素投入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技術產品結構由中低端向高中端發展、企業形態由“小而弱”向“大而強”轉變的目標。
科技進步大提高
10年間紡機制造工藝獲得重大進展和突破,國產紡機在得到國內客戶認可的同時,設備出口也獲得了快速發展。統計數字表明,2002年工業總產值(當年價)293.74億元,2011年工業總產值(當年價)1073.67億元,增長265.52%;2002年紡織機械出口總額出口總額3.76億美元,2011年紡織機械出口總額出口總額為22.45億美元,同比增長497.07%。
10年里,國產紡織機械技術進步呈突飛猛進、一路高歌之勢,國產設備不僅占據了國內市場的大部分份額,而且不少設備還實現了出口海外的目標,基本改變了紡機依賴進口的局面。無論是紡紗設備還是織造設備,自動化、智能化、高速高效、省工節能的趨勢都更加明顯。這期間,經緯股份公司研制出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質、高效、低耗的、由JWF1418A型自動落紗粗紗機、JWF1851型細紗機、JWF9561型粗細聯輸送系統和SMARO-1自絡聯型自動絡筒機等部分組成的粗細絡聯紡紗系統,實現了粗紗、細紗、絡筒三個工序的自動化連接。經緯股份公司憑借該設備參加了“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成就展,這是該公司第一次在國家級五年重大科技成果展上亮相,是紡機行業的驕傲和自豪。
10年間,化纖設備在智能化、優質高產、差異化的基礎上,出現了向節能、減排、降耗發展的趨勢,涌現出一批能與國外知名企業爭奪全球市場份額的企業和產品。比如,北京中麗制機公司的雙胞胎卷繞頭和環吹風裝置市場占有率有了極大提升;江蘇宏源紡機的高速彈力絲機憑借品種多、速度快、技術含量高、運行穩定等優勢,一度成為國內同類設備的領跑者,并牢牢坐穩了國內市場頭把交椅的位置。
過去的10年,紡織機械行業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能力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僅“十一五”期間國家“紡織工業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專項”、“新型紡織機械技術裝備國產化專項”支持的紡機技改項目就達108項,國家支持的固定資產投資占固定資產總投資的33.6%,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安排了9個課題、21項“新一代紡織設備”重點科研項目;行業建立起了兩個國家級技術中心和一大批省市級技術中心。
這10年是紡織機械行業為紡織工業進步作出突出貢獻的10年。“十一五”期間科技成果鑒定項目平均每年增長155%,紡織機械獲獎項目占全步紡織工業科技指導性計劃項目數量的32.7%,其中一等獎占15%,二等獎占21%。由行業內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紡織機械企業合作成立的“新一代紡織設備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也獲得了國家科技部批準進行試點。這期間,紡織機械行業的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能力得到普遍提高。比如,2010年國產紡織機械市場占有率達到78.78%,主要產品中,棉紡細紗機、粗紗機等產品的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90%,中高檔劍桿織機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60%,自動絡筒機超過25%。
這個10年,對于紡機行業是滿載收獲的10年。無論是設備進出口數量還是國產設備質量水平,無論是科技自主創新項目還是行業結構調整都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這10年為建設整個紡織強國奠定了穩固的基礎,這10年為國產設備在世界正名立下了汗馬功勞。彈指一揮間,10年轉瞬而逝。我們相信,由于有了這個10年,下個10年才會更加精彩。
|